|
恩師周年祭时间:2016-07-15
王老師出生于貧寒的農民家庭。據說師母曾夜間借助月光紡紗賺錢,供王老師讀書。王老師讀書至省一中(現安慶一中)高中畢業,解放后任教。那時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都是剝削階級家庭出生,對于王老師的身世,我們這些窮苦人家的孩子都很敬佩。王老師除學識淵博外,還多才多藝。記得當時學校假期有師生夜間義務護校的規定,每到假期,王老師都要帶上我們幾個學生護校值班至深夜十二點。烏沙小學主校區坐落在環山擁抱之中,方圓幾百米以外才有人家,晚上寂靜得可怕。每到假期夜間值班護校,王老師都愛帶上一支竹笛。他能用鼻孔吹笛子,吹出的樂曲優雅動聽。笛聲縈回在環山之中,余韻無窮。我就是在這樣美好的教育氛圍中度過了小學一至四年級上學期。一九五九年正月我家發生了一件事,切斷了我童年美好的思緒,家里的天一下子塌下來了! 一九五九年正月初四的晚上,我的弟弟得了急性腦膜炎,一得病就啞口了。經過初五一天,初六早上就走了。母親怎么也接受不了這個現實,與我朝夕相伴的弟弟一下子突然走了,我也無所適從。母親在我的印象中,就是個十分堅強的“女漢子”。記得一九五四年臘月,我和家里的大人一道到外面拾柴火去了,家里只有弟弟和妹妹(妹妹才出生幾天)在家,由于寒冷,五歲的弟弟在床底下生火取暖發生了火災,幸好母親托付一位瞎子阿姨給妹妹喂奶,妹妹才免遭災難,家里被燒得片甲無存。父親因極度焦慮與恐懼,兩個多月后離開人世。當時母親帶著我們兄妹三人——我七歲,弟弟五歲,妹妹才出生近三個月。在這種情況下,母親并沒有癱倒。為了我們兄妹,母親犁田打耙,樣樣都來,撐起了吳氏門戶的一片藍天。父親去世的當年八月,母親挑著一擔金燦燦的稻谷去賣,準備給我報名讀書。我當時拉著籮筐的繩子央求道“媽媽,不能賣稻谷,賣掉它我們兄妹就要挨餓了,我不讀書”。母親含著淚說:“孩子,富不丟豬,窮不丟書,讀書比吃飯重要”。從那以后,我便養成了一個習慣,每當吃飯前,都要對飯凝視幾分鐘,回想我當天的學習用功程度是否對得起這碗飯;這一習慣一直沿襲到工作時,吃飯前總要對飯反省一會,思考當天的工作是否對得起這頓飯。如果說作為農民的后代,此生還算小有出息的話,這是與母親起始的這句話分不開的。不過這是后話。 弟弟離世后,母親就象換了個人似的,走路不知是往前走還是往后退,整天恍恍惚惚,我也莫名其妙地挨了不少打,特別是妹妹。那時學校開學前有個老師家訪的制度。正月十三日王老師家訪來我家,說起學生報名之事,母親談了自己的想法,準備讓我輟學,給生產隊放條牛,順便帶妹妹。那時是“大辦農業”的年代,報名要生產隊開證明,我們家是“缺糧戶”,生產隊是不會開證明的。王老師動情地嘆了口氣說:“我給你寫個字條,叫孩子帶上,就說我同生產隊通過氣并征得同意,并以我本月的工資作抵押,讓孩子報名,等他評了助學金再還錢給我。帶妹妹的事我再來想辦法!蔽夷弥趵蠋煹淖謼l到學校報了名。為了帶妹妹,王老師叫我不上早操、早讀、課外活動和晚自習,并在班上給我安排了兩個座位:我聽課,妹妹坐在另一座位上玩。王老師有時沒有課,也把我妹妹接到他辦公室,讓我專心致志地聽課。我就是用這種學習方式完成了四年級下學期至五、六年級共五個學期的學習任務。一九六一年七月,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貴池中學。 在貴中初中學習期間,王老師每學期都要來城里看我兩次。每次先是帶我到館子里吃上一碗一角五分錢的肉絲面(那時光頭面八分),然后再給我留下一元或兩元零花錢。那時我不懂事,也都欣然收下了。到了高中階段,因為中考時我和校長有個盟約:我答應第一志愿不報考其他學校,報貴中高中部;校長答應高中階段給我九元錢助學金——六元三角錢交伙食費,二元柒角錢零花(學雜、書籍、簿本費用自小學一年級起都是全免的)。王老師仍然一學期來?次覂纱,但我懂事了,既不同意下館子,也拒絕收錢。 王老師是位知足常樂并對黨有著深厚感情的老知識分子。他老年隨女兒定居安慶地委黨校。在那池州與安慶地區合并的歲月里,每次到安慶開會,我都要去拜望先生。一次散會了,第二天早上很早就去拜望先生(那時先生同師母都在安慶城里陪孫女就讀)。師母說,地委黨校(那時安慶地委黨校校址在城西北十五里處)在城里有兩大間大同套房子:一間供女學生及家長陪讀住,另一間供男學生及家長陪讀住。因先生及師母是陪孫女讀書,先生只能在外面住。師母說先生住在工農街道辦事處。我便到工農街道辦事處找先生。先生剛剛起床,正在疊被子。所謂“床”,就是兩張靠背椅對并起來,就算是“床”了。先生很感激工農街道辦事處黨組織對老知識分子的關愛,說著眼中沁出了淚花?粗矍鞍装l蒼蒼的恩師窘境,再想想自己開會白天吃著大餐,晚上住著賓館,能有今天,除了感謝黨恩外,還要感謝眼前這位老淚縱橫的恩師。此情此境,使我一陣心酸,淚水象斷了線的珍珠一樣地滾了下來。 我尊敬的恩師去年六月三日中午還同平常一樣吃了飯,到晚飯前就撒手人寰了,享年九十一歲。古人云,老人無掛無牽地離開人世,謂之“五!敝械囊弧案!;又曰:“早上吃飯,晚上挖宕”,自己既不痛苦,又不連累子孫,謂之老人之“!。恩師中午照常吃飯,下午就駕鶴西去,真可謂是前世修來的福中之福了!愿恩師在那個世界照顧好自己,如果有下輩子,我還當你的學生。 上一篇梅開五福 桂曉英下一篇相約涵月樓 攜手賞春光 |